苹果在2022 年推出了全新的第10 代平价iPad(以下简称iPad 10),而且这次推出的iPad 10也搭上了苹果近年来的市场定位,在中低阶的平价产品中提供更多彩的选择,并延续了iPad 9的许多优点,甚至首度把FaceTime 前镜头移动到横向手持模式的上方中间;不过在价格上则是小幅度的提升了一些。
今天果仁就要带大家来开箱2022 年Apple 最新的平价iPad 10,看看他到底还是不是一款高CP 值的产品,除此之外,这篇也会带大家了解到底哪些人适合买iPad 10。
iPad 10 开箱:最后一款加入直角边框的多彩iPad 产品
iPad 10 在外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个:彩色的外型、直角边框的设计。
苹果近年来在中低价位的平价产品中,多半提供了多彩的外型选择,像是更早的iPad Air 与iPad mini,在Mac 上则有24 吋iMac 与搭载M2 晶片的MacBook Air。
平价产品的制服:多彩的外观设计
而iPad 10 则是iPad 系列中第三款使用彩色外型的产品,这次开箱的是蓝色iPad 10,雾面磨砂材质的蓝色外壳视觉上蛮有质感的。
从正面看上去四周也可以看到细细的蓝色边框。
整个蓝色的外型中唯一比较突出的就是电源键Touch ID 的四周会有一圈金属材质的反光感,其他部分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近年最新设计语言:直角边框
如果是从iPad 9 或是更早期版本升级上来的网友可能会有比较有感升级,因为在边框的部分也改用直角边框的设计,正式加入Apple 新一代设计语言的行列。
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直角边框设计的握持手感,感觉拿在手上稳固的多;而且相较于圆弧边框的设计,直角边框有更多的线条感,在视觉上也感觉更有科技感。
新款iPad 系列中第二重的产品
而iPad 10 也是所有直角边框设计的iPad 中,重量第二重的产品。
在重量上,iPad 10 的Wi-Fi 版是477 公克、行动网路版则是481 公克,两者相差不大;与iPad 9 的487 公克(Wi-Fi 版)和498 公克(行动网路版)相比虽然更轻;但依然输给了以轻巧为主打卖点的iPad Air 5 以及更高价位的iPad Pro。
单位:公克 | iPad 9 | iPad 10 | iPad Air 5 | 11 吋iPad Pro |
Wi-Fi 版 | 487 | 477 | 461 | 466 |
行动网路版 | 498 | 481 | 462 | 468 |
不过这些差距都在10 公克到20 公克之间,所以虽然说帐面数字看起来比较重,但实际拿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我认为没有太需要执着在重量的部分。
升级10.9 吋全萤幕,看影片、玩游戏爽度有感提升
iPad 10 虽然走的是平价入门产品线,但是苹果一口气把iPad 10 的萤幕提升到10.9 吋,与iPad Air 5 同级,也只比Pro 版的11 吋iPad Pro 少了0.1 吋,在视觉上以及感受上可谓大大提升。
下面这张图左边是iPad 10,右边是iPad Pro,萤幕大小视觉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仔细看iPad Pro 的边框还是比较细一点点,这就是那0.1 吋的差别。
毕竟当你想到自己拿着一台和Pro 等级iPad 萤幕大小差不多的产品,心里应该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种优越感吧(虽然硬体规格是差蛮多的啦)
使用iPad 10 这样全萤幕的iPad 来看YouTube、Disney+ 或是Netflix,和原本还有Home 键版本的iPad 相比,爽度就是加倍。
入门款也无法强求全贴合与抗反射萤幕
当然,入门款的iPad 10 没有全贴合萤幕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也反应在价格上了。
你可以从这个和11 吋iPad Pro 比较的照片中看得出来,下面这张照片的iPad 10 在萤幕玻璃与画面中间还有一小段空隙。
但如果是这张iPad Pro 所拍下来的照片中,就没有感觉到萤幕与玻璃之间还有一层空隙。
没有全贴合萤幕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影响倒是比较小,但是如果你是专业绘图工作者,在使用Apple Pencil 或是像Penoval 这类比较专业的触控笔在使用iPad 绘图的时候,就会发现下笔的位置与实际点按到的位置会有一点点的差距,就是因为中间的玻璃空隙所造成视觉折射的影响。
下面这是iPad 10 使用触控笔的状况,这不是我故意把笔往上移,而是这个角度看过去就可以明显看出笔尖与萤幕显示层之间的差距。
如果是搭配具有全贴合萤幕的iPad Pro,就可以完美的贴在一起,就像真的用笔在纸上作画、写字一样。
需不需要为此选iPad Air 5?依照使用状况选择就好
除了全贴合萤幕外,像是疏水疏油外膜、抗反射涂层以及P3 广色域这些也都没有,如果想要这些功能的网友建议考虑再多贴个5,000 元升级到iPad Air 5。
但如果只是单纯看看影片、浏览网页、看看小说这类的使用情境,那其实有没有这些功能我觉得倒是比较不用太强求。
单镜头相机,前镜头移到手持横向模式中间
iPad 10 同样维持iPad 9 的单颗镜头设计,但是相机的规格则有小幅度提升。
主镜头提升到1,200 万画素
主镜头从800 万画素升级到1,200 万画素,光圈也从ƒ/2.4 增加到ƒ/1.8,整体的画质与进光量都有所提升,在日常的拍照使用上并不是问题,就是一个很够用的相机。
但同样没有夜拍的设计,也没有闪光灯,所以依旧不用期待iPad 10 的夜拍效果可以有多好,我在昏暗的房间拍,画面不意外就是糊糊的。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泄气,因为就算是拿iPad Pro 拍照也是这样的结果。
主镜头不再隐身于机身内部
另外就是iPad 10 的镜头在外型的设计上终于…..还是凸起来了,我自己觉得这真的蛮可惜了,毕竟镜头凸起后就会担心在桌上移动时会不会刮到,就算不担心镜头玻璃,也会特别小心旁边的凸起边框会不会掉漆。
支援4K 录影功能
iPad 10 也终于提供了4K 录影的支援了,可以录制的规格有24 fps、25 fps、30 fps 或60 fps,也有1080p 的慢动作功能。
FaceTime 前镜头换位置,视讯时视线更自然
iPad 10 除了换了前镜头的位置以外,也依然提供人物居中模式,让我觉得Apple 持续把这类中低价位的iPad 在视讯使用的情境下,功能给好给满。
iPad 10 的FaceTime 前镜头这次换到了横向手持模式时的中间位置,所以在视讯的时候,就算你看着萤幕内的画面,视讯另一端的人看到你的视线也会像是在看着自己一样,而不是偏下方。
这样的设计对经常使用视讯工作、聊天的人来说我觉得蛮不错的,眼神看起来真的很自然,不过也仅限横向模式的时候,如果改为直式使用的情况下,因为镜头跑到侧边去了,所以就还是会觉得眼神好像在看其他地方。
iPad 10 适合拿来玩手游吗?先看看你的游戏类型是什么
iPad 10 的10.9 吋萤幕拿来玩手游也是很有感的,萤幕大小够大,游戏画面感起来更舒服。
但因为前面提到iPad 10 的重量其实不算轻,是iPad 11 吋萤幕大小同级中最重的一款,所以如果你要玩的游戏是类似《原神》或是《狂野飙车》这种需要手持来玩比较适合的游戏,拿久了手还是会有点酸。
而且iPad 10 使用的是A14 处理器,虽然不是很差,但已经是2 年前iPhone 12 推出时的处理器了,相较于iPad mini 或是iPad Air 来说,未来会更早被淘汰。
像是这款《急速狂飙》在游戏过程中表现都还ok,但是过场的载入速度明显等比较久。
因此,以玩游戏来说,我个人会觉得iPad mini 6 的整体大小或硬体规格更适合一些,虽然萤幕小了一点,但至少玩久了不会手酸、不需要因此把iPad 放桌上而导致低头变成脖子在酸。
但如果你只是偶尔玩玩小游戏这类的使用,那iPad 10 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主要还是看游戏时间与是否需要长时间手持为主。
iPad 10 适合拿来做笔记吗?绝对没问题
苹果对于平价iPad 的定位本来就是给你浏览网页、听音乐、传讯息、玩玩小游戏、做笔记、记录生活….等消费性的功能使用。
透过《无边记》、《Notability》、《GoodNote》做笔记
所以对于学生或是职场使用上有笔记的需求来说,iPad 10 绝对可以胜任,而且过去我们会搭配备忘录来做笔记,但是在iOS 16.2 推出后,我觉得《无边记》拿来做笔记更加适合。
有多种笔刷、颜色可以选择,再搭配一些图片或照片辅助说明,整个笔记内容看起来就相当丰富。
如果你习惯使用Notability 或是GoodNote 的话,利用iPad 10 来做笔记也一样是蛮好用的,因为都升级到10.9 吋的萤幕,所以无论是从iPad 早期的版本升级上来,或是从iPad Pro 降下来的版本,都可以很快上手。
不支援Apple Pencil 2,但是还好有Penoval 触控笔可以用
可惜的是iPad 10 虽然使用了窄边框却依旧无法支援Apple Pencil 2,使用Apple Pencil 第一代又必须使用Lightning 充电,但iPad 10 的充电孔却是给Type-C,等于是我第一代Apple Pencil 要充电还得另外再准备一条Lightning 充电线,实在不科学。
所以在使用iPad 10 的时候,我就会改用Penoval 的触控笔,可以搭配USB-C 充电以外,不用多准备一条Lightning 充电线,携带也方便。
iPad 10 适合拿来剪接影片吗?生活休闲纪录OK
有些人可能也会好奇,平价的iPad 10 能不能拿来剪影片呢?所以我也做了一些测试,包含使用iMovie、LumaFusion 来看看效能如何。
在iPad 10 上面跑iMovie 其实也没有问题,就算是iPhone 录制的4K 影片丢到iMovie 里面也都能顺播,而且iMovie 就是单轨作业,所以基本上不用太担心,所以像是LumaFusion 这类的剪接软体也都可以胜任。
但如果要好操控的话我会建议使用触控笔来操作,毕竟剪辑App 的介面因为功能比较多的关系,许多按钮都小小的,透过触控笔来点按会比较不容易误触。
此外,如果是以输出来说,我在LumaFusion 上剪辑了一段大约1 分20 秒的4K 影片,有多轨并行并且套用了两个滤镜,整体的输出时间花了53 秒,几乎与整个影片的长度相同了,这样的效果只能说是普普通通而已。
所以对于iPad 10 来说,基本的生活旅游记录、剪辑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输出时间相对比较没有效率。
iPad 10 开箱评测总结:笔记、剪辑都行,建议搭触控笔更方便
使用了几天下来,我个人会觉得iPad 10 的CP 值还算可以,但是没有当初iPad 9 来得高,虽然萤幕更大但是也涨价了,而且iPad 9 又还继续在卖,所以对于外型、功能面上不考虑,或是要买给长辈使用需求不高的情况下,iPad 9 其实还是可以考虑。
但如果是学生、上班族要使用的情况下,我还是会推荐iPad 10。一来是iPad 10 的外型比较新,萤幕比较大,二来是使用了Type-C,未来iPhone 也会换成Type-C 接孔,所以在配件的使用上比较可以统一。
原创文章,作者:哦八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bagua.com/15287.html